跳汰機分選原理和工作特性
近幾年來,通過改進跳汰機的結構,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實驗方法,將原來只能進行現象觀察的定性實驗,提高到了通過跳汰的松散,懸浮和分離過程驗證跳汰原理,而且能探討有關跣汰工藝條件的定量實驗。
從而解決了多年來跳汰實驗只能觀察礦粒的松散分層現象,而不能進行工藝條件實驗的問題。
該實驗是能夠驗證跳汰理論;熟悉跳汰機分選原理及工作特性;了解跳汰選別的分層過程及各參數對床層選分的影響;掌握模擬性的工藝條件的實驗方法。
最初有雙室雙隔膜側動式跳汰機四臺,對它的改革是從設備結構入手進行分析的。經分析得知,關鍵問題在于跳汰室。跳汰室內的篩網是單獨由四只薄鐵片固定在跳汰室內壁上。
這個結構存在三個問題:
1、上、下移動篩網時、有些細顆粒物料注入跳汰室側壁與篩網間隙中,阻礙了篩網的移動,經??ㄗ?。
2、將篩網提出跳汰室,篩上物料立即松散,無法回收其產品。
3、薄鐵片容易生銹腐蝕而且更換困難。
針對上述的問題,從需求出發,設計了一個襯槽,代替原來的篩網結構。襯槽壁用透明的有機玻璃制成,與跳汰室緊密配合。襯槽的底部放上篩網。實驗時將物料裝入村槽內,使選別過程在村槽內進行;回收產品時,將襯槽連同物料一起提出跳沫室進行分離處理。
實踐證明這樣一種襯槽結構解決了原來篩網結構的弱點,使跳汰工作得以有效的進行。
在實驗設備改造前,由于跳汰選礦實驗只能觀察選別過程,因而沒有對入選物粒的粒度范圍作嚴格要求。為了把跳汰選別實驗提高到定量水平,我們在改造跳汰室篩網的基礎上,相應地對實驗內容和方法進行了改造。#p#分頁標題#e#
跳汰實驗要求入選物料必須具有一定的密度差:在選別過程中相同粒級的兩種物料,是按密度分層的,其密度差愈大,分選效果愈好。此外.為增強實驗的直觀效應,還要求入選的兩種物料有一定的強度和不同顏色的“反差效應”。
我們選用了黑鎢礦和白云石,白云石和煤兩組不同比重,不同顏色的物料。選取了-1.0+0.5mm,-3.0+1.0mm,-5.0+3.0mm,-8.0+5.0mm四個粒度級進行了大量對比試驗。
試驗結果表明用白云石和煤做為入選物料較為合適。因為這組物料在滿足密度差與顏色反差效應的同時,由于煤的密度較小,因此很容易用“淘洗法”將 其與白云石分開。而黑鎢礦與自云石在用淘洗法分離時由于密度差小而較為困難;在-3.0+1.0mm及-5.0+3.0mm兩個級別的選別效果好。
經過改變各個參數值的情況下又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,可以得出結論選礦跳汰機在物料組成相同而粒度不同的情況下,沖程一定時,大沖次適于選別細粒級物料,小沖次適于選別粗粒級物料;沖次一定時,大沖程適于選別粗粒級物料,小沖程適于選別細粒級物料,這是符合重選規律的。
- 2022-05-21跳汰機床層調整方法
- 2022-05-09跳汰機選礦工藝流程
- 2022-05-05跳汰機洗煤的技巧?
- 2022-05-05跳汰機的選礦方法?
- 2021-06-22鋸齒波跳汰機的優點是什么?
- 2021-06-17跳汰機工作時是怎么排氣的?
- 2021-06-17鋸齒波跳汰機有什么優勢?
- 2021-06-11砂石生產線中的跳汰機有什么作用?
- 2021-06-11選擇跳汰機要注意哪些要點?
- 2021-05-31跳汰選煤的過程是什么?